找到相关内容260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切“有为”皆无所得

    一切“有为”皆无所得 谦慧居士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;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 就是说有情世界皆为无常,人生百年,弹指即过,荣华富贵,更是过眼云烟,虚幻不实。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中,一切都是“因缘而起,因缘而灭,缘生则有,缘灭则灭”。因缘和合之法都是不真实的,它的本体毕竟空,可望而不可及。 一切法无所得,无所有,无所取,若能把持这种心态来观察它,我们的心就会对喜,怒,哀,乐,无常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2775320.html
  • 问:如何了得身心两性空?

    个心的虚相,这个也不执著了,不就是心也是虚幻的吗? 了得身心都不可得、都性空,这个空非想的空,也非物质的空,不就是妙空吗?不就是佛性吗? 所以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! 一切都是不可得。 愿大家行此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1777494.html
  • 树佛

      树佛   贾平凹   我称柿树为佛,是树嫁接了结果,如女子成熟少妇乃渐入渐老之境。   这佛在北方的山峁存在,山峁不平,随势筑形。远看浑然椭圆,恍惚疑涌地而起若峁上之峁,又如天外飞来,浮聚了一堆浓云,这是佛的雍雍体态了。再远看黑粗的主杆恰与细微的梢枝组合,叶脉的枝条辐射为扇面,枝梢分桠,这是佛的柔柔千面手了。再远看梢桠错综复杂,在天的衬景上如透雕又如剪纸,天成了撕碎的白纸虚幻...

    贾平凹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5390494.html
  • 空性的体悟

    知道有一个能知的东西,但却无法指出它在那里,或给它一个名称说明它的特性。我们的神识无法为它找出一个固定的形状或颜色,因为心性本身就是虚幻不实的。那个能指认、可以反应投射,并替种种事物贴上标签或名称的东西本身,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。这个渐进的方法──检视觉受者与被觉受物之间的关系,可以帮助我们了悟万法与生命虚幻不实的特性。这样我们才能朝揭开一切事物的本质,也就是朝空性的里程走去。   空性并非一种...

    堪布卡塔仁波切

    |空性|自性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20927429.html
  • 化 城

    余,再也不想克服困难,前往目的地了。 向导看见他们的疲累消失,精力完全恢复,就马上撤除了这座虚幻的城市,他对商人们说道: “诸位,我们赶紧启程吧。这座城池只是让你们暂时休憩... 这个向导就是伟大的导师——佛,那一群商人就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,而艰险的旅途就是生死烦恼,虚幻之城就是二乘人所证的果位。只有宝所,才是真正的佛菩萨果位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154316307.html
  • 水上泡

    没有一个水泡是可以执持的。  耗了大半天,公主觉得厌烦了,她疲累地对国王说:「父王,女儿终於明白,水上的泡沫不过是虚幻不实的东西,只有像我这般愚痴的人,才会为了得到它,苦苦地劳神费心啊!」  呵!世间万事万物,均是生生灭灭、迁变不停,虚幻不实的东西,何止水泡而已。悲哀的是,很多人穷其一生的心力,都在五欲六尘中追逐、奔波,不懂得止息妄心,让真常的本性做主,糊里糊涂地甘愿受轮回的驱役,这看在佛菩萨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35416488.html
  • 不退心

    ,孤身只影,独来独去,赤身来也赤身去,没有一件真正属于你;愚痴的众生,在虚幻不实的境界中贪着、迷恋着,以致自己束缚着自己。所以说,那不是境界迷人,实在是人自迷不觉;不是烦恼缠人,而是人找麻烦来自缠。他们为虚幻不实的境物所迷,终生如梦如醉如痴,却日夜怨天尤人,不知苦不是本有,那是自己恶业招致来的。众生是可怜的,他们偶而造些善因,得到乐报就沾沾自喜,就不知乐报也是假的,快乐很难永随身边,灾祸却如影随形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423116590.html
  • 空性的体悟

    就是虚幻不实的。那 个能指认、可以反应投射,并替种种事物贴上标签或名称的东西本身,并不是一 个固定的实体。这个渐进的方法──检视觉受者与被觉受物之间的关系,可以帮 助我们了悟万法与生命虚幻...之无常。他知道心是虚幻不实、不是任何物质所组成的。 〖大乐之心如实观世间〗 我们用来透视万法、感受而不执著的心称为「大乐之心」。这个时候,虽然 我们不去作意分别,或把注意专注...

    堪布卡塔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943704.html
  • 四依止

    」, 不要因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, 或只做某一个寺院、某一个僧众的信徒, 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。 (二)依智不依识:智指无漏的般若智慧, 识是指有漏的分别意识。因为世相虚幻,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、认识的现象, 时刻都随着虚幻的世相而变化, 所以以识来分别、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、千差万别, 毕竟不够彻底;而无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圆镜智, 好比一面镜子, 可以如实照见世间万象;又如光明朗照, 可以...

    慈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044883.html
  • 身为苦本

    我爱、我执、我见的烦恼,正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。佛教说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爱相会、憎别离、五阴炽盛等八苦,这八苦都和身、我爱离开不了关系。身体危脆如芭蕉,虚幻如泡影,我们应该了知身体的虚幻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3054742.html